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目录归档: 平面

新浪潮设计:离经叛道的朋克设计师们

Wolfgang Weingart 海报设计

对特定时期的设计风潮的理解往往离不开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时代趋势的追溯,历史巨轮循环往复间常有相似趋势以及离经叛道者的探索。1960 至 70 年代,崇尚简约、理性、网格设计的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Desgin / Swiss Design)风靡全球,其影响力跨越空间,从欧洲蔓延到美洲,成为当时商业设计中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同时也跨越时间,当时的设计成果在当下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公共交通系统的标识,跨国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还有手机、电脑等人机交互界面。

现代化的风格——无衬线字体、干净利落的几何构成、遵循优美比例的网格系统、整齐划一的品牌标识,对一些设计师来说,却是一种无聊中庸。1970 年代开始,一批教育者、设计师、艺术家打破严谨、理性的网格,对图像、文字排版进行实验性探索,进一步探索美与丑之间的动态的平衡。这是新浪潮设计的历史背景,这种风格兴起之时正是朋克文化渗透各种文化领域之时,其精神内核也是源自朋克精神的质疑与反叛,因此又称为瑞士朋克风格(Swiss Punk)1

继续阅读

重磅展览:Wolfgang Weingart 的文字设计中国巡展揭幕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和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中国巡展将于 9 月 15 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揭开首展序幕,展览将持续至 2017 年 10 月 8 日并于今年 10 月至 12 月巡展至上海和广州。Type is Beautiful 为本次巡展的媒体合作方之一。

活跃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瑞士平面设计师与设计教育家沃夫冈·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在瑞士国际主义风格的基础上,打破了媒介与技术中的限制和常规,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铅活字排印、底片拼贴等媒介与手段开创了全新的平面设计语言,他通过设计教学与实践影响了从世界各国慕名而来的年轻设计师,其中来自美国的设计师将被称为「新浪潮」的文字设计从瑞士巴塞尔带到了北美。这股浪潮与彼时在美国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对当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次展览得到了苏黎世设计博物馆(Museum für Gestaltung Zürich)的大力支持。苏黎世设计博物馆藏回顾总结了魏因加特几十年以来的所有作品,通过这次展览在中国大陆第一次也是最完整地介绍魏因加特的设计作品。超过 200 件由魏因加特捐赠的设计作品、过程手稿及其学生作品将在本次巡展中展出。

继续阅读

招募:TypeTour Berlin 字体与视觉文化之旅

各位朋友期待已久的 TypeTour Berlin 终于要来了。Deutschland, wir kommen!

金属活字的发源地德国,是所有平面设计、文字设计爱好者的神往之地。本次 TypeTour Berlin 将造访柏林、莱比锡、德绍包豪斯、德累斯顿,走进设计公司、字体设计工作室、博物馆,在曾经一墙二治的传奇都市中,一起感受当代德国字体的风景。此外,德累斯顿绝对有潜力成为本次行程最大亮点,我们将在舒马赫格布勒先生博物馆式的活字铸造与排印工坊里度过一整天,细数他的古董收藏,亲自动手学习纯正的德式字体排印。

  • 行程时间:2017 年 9 月 29 日 — 10 月 8 日(十天十夜,上海或北京出发)
  • 招募名额:12 人
  • 行程费用预估:约人民币 20,000–25,000 元/人(实际出团日期和人数变动会影响机票酒店价格,费用会稍有浮动)
  • 报名截止时间:2017 年 9 月 8 日午夜 12 点

继续阅读

短报:美国 70 年代左翼运动印刷史料收藏

图:Brad Duncan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美国见证了社会变革思潮和社会活动的升温。反战运动愈演愈烈,民权运动尤其是黑人平权运动发展到了最高峰,女性和同性恋者要求解放的呼声越加高涨。这些运动虽然由不同的根源促生,但受到了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泛非洲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

在这一波社会运动的浪潮中,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宣传材料,海报、传单、小册子、报刊、专辑封面……它们被印制出来,分发到街头巷尾,最后似乎注定在历史中转瞬即逝,但仍有不少保存了下来。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名为 Interference Archive(社会干预档案)的团体在今年 1 月至 3 月举行了名为「捷报传来:美国 1970–1979 左翼激进运动印刷史料」(Finally Got The News: The Printed Legacy of the U.S. Radical Left, 1970-1979)的展览,将这些政治意涵极为丰富却少有人知的资料悉数展出。

继续阅读

短报:《纽约时报》改版 A2–3 版

图:Co.Design

2017 年 3 月 2 日的《纽约时报》纸质版推出了全新设计改版后的 A2–3 版。

重新设计后的两版不仅囊括了聚焦报道、今日关注点、历史上的今天、每日语录、惠民信息,还加入了新闻制作幕后故事、网络版时报必读和视频音频推荐的板块,把填字游戏也挪了进来,据说甚至还会刊载记者的推特发文。整体设计风格明显借鉴了杂志和网页的视觉语言,各栏目以模块形式简洁齐整地分布在版面上,在高密度的信息之间仍然留出舒适的空白,使读者的目光自在游移,即便不细读也能快速纵览全局。

继续阅读

为变革的时代存在:设计师与策展人 Willem Sandberg

Willem Sandberg(威廉·桑伯格, 1897–1984) 摄影:Pieter Brattinga(图:Guardian)

1943 年的春天。二战中被德军占领的荷兰已经进行了多年的非暴力抵抗运动。除了大规模地掩护像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这样的犹太家庭之外,地下印刷业也在暗中遍地开花,逾千份小报在各处发行,有些甚至后来发展为大型报纸和杂志,运营至今。时任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策展人的 Willem Sandberg(威廉·桑伯格)也在做着一份特殊的印刷工作,他凭借自己在文字排版设计方面的专长和印刷商 Frans Duwaer 的帮助,在博物馆的地下室里为犹太人伪造身份证明,使他们躲过盖世太保的迫害。然而流亡者愈来愈多,大量与人口资料不符的假证使 Sandberg 和其他艺术家同僚的处境艰险。于是,经过精心的策划,他们在 3 月炸毁了市政统计办公室,上万份资料化为乌有,再无对证。

Sandberg 在德军的追捕中逃过一劫,但他的妻儿和其他多位同仁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活在和平年代的设计师和策展人们极难想象,自己的工作若牵扯上鲜血淋漓的生死会是怎样的场景。即使战时涌现的许多平面作品也表达了设计师和艺术家对战争的思考,但身体力行地把炸弹藏在自己家里的 Sandberg,显然更有一位社会活动家的尖锐性。

继续阅读

吕敬人:网格设计令我跨入设计之门

Western Type II, Hero
编者按:瑞士著名平面设计师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 的经典著作《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在第一版问世近半个世纪之后,终于 2016 年夏翻译成简体中文版上市。中国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特地为该书中文版撰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文,特全文刊载如下。

继续阅读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出版及试读

十分令人期待的平面设计经典著作《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中文版终于出版。作者 Josef Müller-Brockmann(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作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的先驱,因他的极简主义和基于网格的平面设计而闻名,对 21 世纪的平面设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一书的副标题是「平面设计、字体编排和空间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手册」,该书对网格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严谨探讨,旨在帮助平面设计师及该领域的学生们掌握网格设计的系统性方法。其中讨论了包括纸张的尺寸、字体的选择、分栏的宽窄、行距、页边距和页码等具体问题,并阐述了以网格系统为核心的设计哲学。出版 48 年后,该书仍然是平面设计师必读的一本经典教科书。

本书中文版由徐宸熹、张鹏宇翻译,杨林青和刘庆(Eric Liu)监修。中文版的书籍设计忠于原版,由杨林青设计制作,采用了汉仪字库旗黑和 Helvetica Neue 搭配。本次的简体中文版是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协同瑞士文化基金会和本站 Type is Beautiful 出品。以下为本书开篇试读,介绍了网格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宗旨。

继续阅读

实验文字设计:随它什么意思

Theo Van Doesburg 和 Käte Steinitz 在 1925 年为 Merz 杂志的第 14/15 卷「Die Scheuche」设计的作品,文案由 Kurt Schwitters 所撰。(图:Design is Fine. History is Mine.
原载 / Original:Peter Bil’ak, “Experimental typography. Whatever that means.”, Typotheque, 2006
翻译 / Translation:贺荣凯经作者授权将其译为中文
译者按:Peter Bil’ak 是一位斯洛伐克裔平面和字体设计师,现居荷兰海牙,长期从事关于设计的写作。他是 Typotheque 网站和 Works that Work 杂志的创始人,也曾联合创办了 Dot Dot Dot 杂志。本文中,Bil’ak 探讨了「实验」一词在西方文字设计中的含义以及「做实验」的方法和思路。在中文文字设计迅速发展的今天,希望本文能为感兴趣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继续阅读

Peter Mendelsund:阅读,思考,设计

Peter Mendelsund 新作两本。图:covers.petermendelsund.com

无论在哪里,书籍设计似乎都只在几个角落里兀自繁华,大部分书店的书架上展露的封面,或平淡无奇,或哗众取宠,或千人一面,加之电子书的兴盛,对包括封面在内的书籍装帧设计真正关注的人群越来越少。不过这并不会使设计师的热情消减,反而让一些术业有专攻的设计师得以大展才华。Peter Mendelsund(彼得·门德尔桑德)就是其中一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