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

書刊 002 / 日本寫真五十年

Book 002

本期介紹三冊日本攝影書。或是日本近幾十年內的某些影像斷片,或是對日本當代攝影行為的反思,又或是對日本半個多世紀攝影創作全貌的一番梳理。

在題材之外,三冊書還有一個特殊的共同點。它們均來自台灣平面設計師王志弘主導的出版項目「Source」。「Source」是繼「Insight」之後王志弘推動的又一創意書籍出版項目,與台灣臉譜出版社合作。王志弘親自選書並完成裝幀設計,同時還參與書稿的編輯以及後期營銷、廣告等環節的策劃。

「Source」書系始自二〇一二年,主要收錄海外設計、藝術領域中代表性人物的著作,翻譯並重新裝幀,至今已出版圖書八種。談及初衷,王志弘說:「我是一個平面設計師,也是一個讀者。因為了解出版社在這些領域的不足與難處,因此想要合併我這兩個角色,為自己,也為他人製作一些書籍。」

決鬥寫真論

Fig2-Duel-on-Photography-1
《決鬥寫真論》封面(設計:王志弘
Fig3-Duel-on-Photography-2
《決鬥寫真論》內頁(設計:王志弘
Fig4-Duel-on-Photography-3
《決鬥寫真論》內頁(設計:王志弘
Fig5-Duel-on-Photography-4
《決鬥寫真論》宣傳折頁(設計:王志弘

在中文世界裡,中平卓馬這個名字,遠不如荒木經惟、森山大道、杉本博司那般耳熟能詳;甚至比起《決鬥寫真論》的另一位合著者筱山紀信,知名度怕也略輸一籌。實則,將中平卓馬譽為日本近百年攝影史中的「傳奇」,並不為過。

中平卓馬抱持激進的左翼理念,批判被「媒介影像」所操控的「現實」。面對攝影術的機械複製特徵,他一反「攝影藝術家」藉助媒介所進行的「表現」,試圖令攝影行為回歸到被動接受的狀態——攝影不是對外界的主動「捕捉」,而是攝影師擺脫預設立場後所「接受」到的光影。在曖昧與不確定中,攝影給予周遭世界自我發聲的機會。

一九七七年,中平卓馬與筱山紀信合著的《決鬥寫真論》在日本出版,內容主要集結二人在《朝日相機》雜誌共同連載的攝影作品。影集發行不久,中平重病,喪失了大部分記憶。然而這並沒有阻斷他此後的攝影師生涯,數冊影集及展覽陸續發布。對於一位反對將影像私有化,努力在拍攝及沖印過程中抹消私人痕迹的攝影師而言,個體記憶或許早已跟過往的作品剝離,也從未打算進入下一張照片中:

「快門按下,一切完結。」*

中平卓馬、筱山紀信(著),黃亞紀(譯),《決鬥寫真論》,臉譜出版社,2013 年 8 月 3 日.(NT$460)

1972 青春軍艦島

Fig6-1972-Seishun-Gunkanjima-1
《1972 青春軍艦島》封面(設計:王志弘
Fig7-1972-Seishun-Gunkanjima-2alt
《1972 青春軍艦島》封面(設計:王志弘
Fig8-1972-Seishun-Gunkanjima-3
《1972 青春軍艦島》內頁(設計:王志弘
Fig9-1972-Seishun-Gunkanjima-4
《1972 青春軍艦島》內頁(設計:王志弘

軍艦島位於日本長崎,距海岸十八公里。十九世紀,軍艦島因煤礦資源吸引到大規模的開發。一時間,勞動力及資本匯聚,公共及娛樂設施興建,人口密度高達東京的九倍;日本歷史上第一棟鋼筋混凝土集合住宅也在這裡建成。一九六〇年代,能源開發轉向石油,軍艦島上的資源逐步撤離,人口迅速外遷。一九七四年四月該島正式關閉,昔日人造的海上都市轉瞬幻為無人的「鬼島」。

攝影師大橋宏在軍艦島關閉前的一九七二年流浪至此,旅居大半年,拍攝了約一千張照片。然而發表的照片只有少數,其餘膠片積壓箱底三十多載,未見天日。某種意義上,大橋身體力行了中平卓馬的觀念:拍照,按下快門就完事(甚至都沒去沖印)。這串關於軍艦島的記錄,滯留到二〇〇五年的語境里才重獲顯影,次年整理出版。

「Source」書系推出的中譯本,更換了書封的設計,以文字為核心元素,組合使用多種字體,打破常規的基線與網格,從封面文本的視覺印象上暗示了軍艦島紛亂的廢墟景象。同時,譯本打破了日本原版中圖文並置的傳統編排手法,由設計師王志弘主導,重新策划了全書的編輯策略:按照「舊照片」「文字回顧」「新照片」的線索,將先前相互交錯的影像與文本拆分;再由設計師結合文字內容,另行編排圖片順序,以純粹、集中的影像敘事引入新的情緒。書的後半部集中呈現文字,小畫幅的照片以類似「分鏡腳本」的模式散布到文脈中。

大橋弘(著),彭盈真(譯),《1972 青春軍艦島》,臉譜出版社,2013 年 11 月 30 日.(NT$480)

日本寫真 50 年

Fig10-Otake-Akiko-1
《日本寫真 50 年》封面(設計:王志弘
Fig11-Otake-Akiko-2
《日本寫真 50 年》內頁(設計:王志弘
Fig12-Otake-Akiko-3
《日本寫真 50 年》內頁(設計:王志弘

日本戰後攝影師、攝影評論家大竹昭子策劃並編撰了這一訪談錄及影像集,匯聚了森山大道、中平卓馬、荒木經惟、筱山紀信、佐內正史、藤代冥砂、長島有里枝、蜷川實花、大橋仁、Takashi Homma(ホンマタカシ)十位攝影師的履歷、作品、觀念及評論。

大竹昭子(著),黃大旺(譯),《日本寫真 50 年》,臉譜出版社,2014 年 4 月 3 日.(NT$400)

* 語出中平卓馬的文集《為什麼,是植物圖鑑》(なぜ、植物図鑑か)。

尊重原創:關於轉載

我們希望在中文環境中建立一種健康的 TrackBack 和鏈接機制,保證原創,並不影響傳播。因此對於譯文和原創文章,我們歡迎您在網站上推薦我們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圖片片段,但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轉載。
參與討論或通過 TrackBack 推薦:Trackback URL.

參與討論

你的Email地址將不會被發布或透漏。 標記*的項目為必填項目。

*
*

作者 /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