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

一个陶匠手中的粘土(Clay in a Potter’s Hand)

本文是书籍设计大师 Jan Tschichold 在企鹅出版社(Penguin Books)担任字体排印负责人的时候写成的。文章针对的是1950年代西方图书的问题,描写对象是西方文字的字体排印和书籍设计。其观点在很多人看来比较保守、压抑时代主旋律——创新,但倘若浮躁的今人能汲取其中哪怕是一点点的平和和严谨,保守一些又有何妨?

作者/ Author: Jan Tschichold © 1991 Lund Humphries 原载于/ Original from: The Form of the Book, 1991, Lund Humphries 翻译/ Translation: Rex Chen

与其说完美的字体排印是艺术,倒不如说是科学。对贸易的精通是绝对需要的,然而它并不是全部。精确的品味和完美的标志,也能体现在对和谐设计规则的理解中。一般的看法是,无瑕的品味部分来源于先天的敏感:感觉。但倘若感觉无法确保无误的判断,那感觉也着实没有大用处。感觉需要蜕变成对由正式决策产生的结果的认识。从这一点说,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字体排印大师,唯有长时间的自我教育才会使人掌握和精通。

如果说在对待好作品的时候没有异见和争论,那是错误的。我们并非与生俱来就有好品味,就像我们不是天生就懂得欣赏艺术品。仅从画面上指认描绘的人和所代表的事物远非真正理解艺术品。对于罗马体的比例发表无知的观点也同样乏力。在任何情况下,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些想要说服对方的人必须比其他人要做得好一些。

好品味和完美的字体排印是超个人的。当今社会,好作品通常因为「旧式」而被错误地否定。因为对一般寻求对自己所谓「个性」肯定的人来说,会偏爱自己创造的怪异风格,而不愿服从于客观的品味标准。

在一件字体排印的佳作中,我们看不出艺术家本人的印鉴。某些人崇尚的个人风格,在现实中都是些微不足道的特点,很多时候伪装成「改革和创新」,危害十足。比如喜爱混搭一些不相关的字体——也许是一个非衬线字体或是一个怪异的十九世纪手写体;或是订立一些看似有挑战性的限制,比如整本书只使用一种尺寸的字体,罔顾书籍结构的复杂程度。因此个性字体排印是有问题的字体排印,只有初学者和愚蠢的人才会义无反顾的坚持。

无瑕的字体排印靠的是所有元素的完美和谐。我们必须学习、讲授这其中的含义。比例关系决定了和谐。比例难以捉摸却又无处不在:在边界的空间,在四个边界的尺寸比例关系,在边界尺寸与行距的关系,在页码位置与正文字块的关系,在大写字母的字母距离与正文字母距离的差距大小,以及更重要的,字母间的距离,等等。简而言之,这些密切的联系存在于书籍的全部细节中。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最苛刻的自我批判,我们才能对一件完美的作品有所感知。遗憾的是,多数人对一般水准的表现已经感到满足。单词间距的小心处理和大写字母的正确字距对于很多排字者来说已经变得陌生或无足轻重,然而对于那些愿意学习的人来说,正确的规则并不难发现。

由于字体排印关系到其自身及外部的方方面面,因此几乎没有任何革命性改变的空间。我们不能改变任何一个字母的关键形状,而不担心我们对整个语言系统熟悉面孔的认知同时崩塌,因此改变无益。

舒适的易读性是所有字体排印的绝对基准——虽然只有受过训练的读者才能辨别。能够阅读一份幼稚的读物,或者干脆说是报纸,不会让任何人具有一双评判的眼。即使两者通常来说都勉强地能读,但只能说它们的文字「可以破译」(decipherable)出来。可破译性与理想的易读性是两个极端。优秀的易读性是合适的字体与恰当的排字方法结合的产物。对于完美的字体排印来说,对于文字印刷发展的繁冗历史是必须要掌握的,另外懂得书法的操作技能也大有裨益。

大部分报纸的字体排印是十分落后的。形式上的缺乏几乎摧毁了好作品的首要观感,也泯灭了改进的可能。人们由于懒惰,选择阅读报纸而非书籍。因此字体排印,包括书籍的字体排印都停滞不前,也不足为奇了。就连一个排字者都在更多地阅读报纸,那么他对于(字体排印)好作品的认知从何而来呢?就像一个吃惯了残汤剩饭的人没有更好的东西便缺乏了比较的能力,当今读者逐渐习惯于拙劣的字体排印也正是因为他们习惯于阅读报纸而非书籍。由于他们对优秀的字体排印闻所未闻,因此也无法做出要求——不知道如何改善,因而哑口无言。

初学者和业余人士过于强调所谓「灵感」的重要性。完美的字体排印大部分时候是在不同的已有可能性中进行斟酌:一个大量经验积累下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一个经验和熟练的问题。优秀的字体排印绝不会是滑稽可笑的,它真正是「冒险」一词的完全对立面。所谓绝佳的创意几乎不值一提,甚至一文不值。其缺乏价值的原因,在于它只能用于一项作业。一件优秀的字体排印作品的其中一个条件是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必须是依赖于其他的部分。这一关系会在工作中缓慢发展和确定下来。当今社会,优秀字体排印的艺术变得十分有逻辑性。这一与生俱来的逻辑性以及其中一大部分都可以被平民接触到的特点,使得它与其他所有的艺术种类都不同。然而,仍然有一些情况,比如字体尺寸的逐渐细微变化会过度复杂,因此这种逻辑性必须牺牲,以求一个简化易用的环境。

书籍的内容越重要,它就需要保存越久,其字体排印也需要更平衡、更完美。行距、字母间距和字距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各个边界的尺寸关系、所有应用到的字体尺寸、每页的章节名称位置:一切必须展示出高雅的比例关系,体现一种无可争辩的效果。

「顶部」字体排印中的决策——比如书籍标题——关乎优雅品味,关乎创意艺术。在这里,可以创造形状和造型,就像任何优秀的雕塑和油画作品,需要展现其完美性。鉴赏家们必须要格外赞赏这些创造,因为比起其他艺术家,字体排印师们被无法修改的文字内容所限制,唯有真正的大师才能唤醒那些印刷书籍中严谨正式文字的真实生命。

无瑕的字体排印,在众多艺术种类中无疑是最淡然的。从无数呆滞、缺乏联系的已有部分中创造一个完整的整体, 唤起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只有石雕才能媲美字体排印不肯屈服的坚毅。大多数人注意不到无瑕的字体排印的优雅,这与伟大的音乐很相似。在可能发生的最好情况下,它能被感激地接受。然而多数时候,它在默默无名和不被关注下,为有价值的作品,和一小部分视觉敏感的读者服务——这大概是字体排印师们常年不息工作的唯一补偿。

延伸阅读

尊重原创:关于转载

我们希望在中文环境中建立一种健康的 TrackBack 和链接机制,保证原创,并不影响传播。因此对于译文和原创文章,我们欢迎您在网站上推荐我们的文章,包括文字和图片片段,但不赞成任何形式的全文转载。
参与讨论或通过 TrackBack 推荐:Trackback URL.

5 个相关讨论

  1. shiyuan
    2008/10/14 at 11:38 am | Permalink

    man, its boring………this is sort of thing that you are forced to read in college or very bored when u are 70……..

  2. Rex Chen
    2008/10/15 at 10:15 am | Permalink

    I thought it’s rather interesting. Surprised by how Jan Tschiold look at the whole idea…

  3. colourphilosophy
    2008/10/16 at 4:16 pm | Permalink

    i like this article…

  4. chenrong
    2008/10/23 at 6:08 am | Permalink

    温故而知新也

  5. sunvine
    2016/07/09 at 9:30 pm | Permalink

    第一段“其观点在很多人看来比较保守、压抑时代主旋律——创新”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不然容易产生误解。)

参与讨论

你的Email地址将不会被发布或透漏。 标记*的项目为必填项目。

*
*

作者 / 译者